English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新闻

天津市法学会法律史学研究会2025年学术年会暨“传统法文化与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学术研讨会胜利召开

9月20日,天津市法学会法律史学研究会2025年学术年会暨“传统法文化与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学术研讨会在河北工业大学举办。来自全国43所高校、科研机构及实务部门的94位专家学者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历史源流、天津红色法治文化的阐释与发扬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1-天津市法学会法律史学研究会2025年年会开幕式(1).jpg

天津市法学会法律史学研究会2025年年会开幕式

天津市法学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会长张劲枫,河北工业大学党委常委、纪委书记孟祥群,天津市法学会法律史学研究会会长、山东大学法学院教授侯欣一致开幕辞。张劲枫指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发展的“根”与“魂”必须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关注中国传统制度与文化的传承,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讲好中国法治故事,真正落实“第二个结合”。他充分肯定研究会以往的工作成果,并鼓励学者加强交流、拓展合作,推动法律史学研究实现新突破,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持和历史借鉴。孟祥群介绍了学校自1903年创办以来的发展历程、多学科建设优势及法学专业的发展成果。他指出,中华法系蕴含的“礼法合治”“德主刑辅”等治理智慧,为现代法治建设提供了深厚文化滋养,期盼专家学者加强研究取得丰硕成果。侯欣一详细阐释了会议主题的含义,指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进行深入研究的必要性及其对当前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意义,期待与各位学者一道,共同推动法律史学研究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微信图片_20250922095721(1).jpg

天津市法学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会长张劲枫致辞

3-河北工业大学党委常委、纪委书记孟祥群致辞(1).jpg

河北工业大学党委常委、纪委书记孟祥群致辞

在主旨报告环节,华东政法大学原校长、教授何勤华以董必武的法律思想为题,梳理了董必武的个人经历及其法治思想的核心内容,他的法律思想和实践为新中国法治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西北政法大学原副校长、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王健聚焦天津近代法学教育的发展轨迹,重点介绍了北洋大学法科的发展变迁,展现了天津、河北等地法学学科发展的历史脉络及其贡献;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志松则以乡约为切入点探讨古代基层治理样态,重点分析了吕氏乡约与南赣乡约等典型案例,揭示了传统乡约作为民间规约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展现了古代通过民间规约实现基层自治的智慧与实践形态。

5-华东政法大学原校长何勤华教授发表主旨演讲.jpg

华东政法大学原校长、教授何勤华发表主旨演讲

4-天津市法学会法律史学研究会会长、山东大学法学院教授致辞.jpg

天津市法学会法律史学研究会会长、山东大学法学院教授侯欣一致辞

河北大学法学院教授戴木茅、山东政法学院副教授柴松霞、天津警察学院教授刘国有、河北省赵县人民法院法官张照玉分别以《〈韩非子〉中的疑古与托古》《礼法结合:儒家文化维护国家统一与反对分裂的传统智慧》《吴贯因:政治与学术之间》《华北根据地解放区巡回就审案例中调查勘察固定民事证据的实践与启示》为题进行了主题发言。清华大学出版社人文社科编辑室主任刘晶,天津工业大学图书馆馆长尚绪芝教授进行了与谈。

会议的两场平行论坛分别围绕“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历史源流”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与大一统国家治理理念”展开深入讨论。两场讨论交汇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制度之间,为推动中国法治话语体系构建和传统法律文化焕新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视角与思想动力。

西北政法大学原副校长、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王健发表主旨演讲

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志松发表主旨演讲

天津市法学会法律史学研究会2025年年会与会嘉宾合影

侯欣一在闭幕致辞中结合与会学者的对话,对中国式法治现代化进行了深刻解读。他指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强调伦理、等差的特点,如何与中国式法治现代化进行深度融合是学者们值得继续深入思考的问题,呼吁学者们聚焦真问题,避免研究表面化。他还对年轻学者如何选题、如何写论文以及怎样把年会办得更好更有意义和特色提出了建议。天津工业大学法学院刘一泽、天津师范大学法学院夏令蓝分别对分论坛进行学术总结。

本次年会由天津市法学会法律史学研究会主办,河北工业大学、天津财经大学近现代法研究中心、南开大学比较法律文化研究中心、天津韶钧律师事务所、北京重光(天津)律师事务所、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财经大学基地法学院工作站共同承办。来自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天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天津社会科学院、上海师范大学、河北大学、安徽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出版社、天津商业大学、中国民航大学、华北理工大学、甘肃政法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天津警察学院等高校的学者、法官、律师等共同参与研讨。

图文/季予涵、付佳雨   审核/闫文博、蒋冰晶

Copyright ©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津ICP备05003053号 津教备002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