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大图

首页

重磅!河北工业大学再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

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近日由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经国务院批准,2月14日,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更新公布,新一轮建设正式启动。我校电气工程学科位列其中。

“双一流”建设期间,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方案”既定的主要目标要求,坚持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奋力开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学科水平显著提升

学校以“先进装备工程与技术”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为龙头,统筹推进“绿色化工与节能环保工程与技术”“智慧基础设施工程与技术”“大健康工程与技术”“先进数据工程与技术”等优势特色学科群,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艺、医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布局持续优化,学科水平显著提高。2016年以来,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等3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前1%,学校和以上三个学科领域排名分别进步279、333、200、218位。

“双一流”建设期间,学校不断提升“引育并举、人才强校”战略的层次和水平,国家级人才增至20人,具有海外知名学校学历的优秀博士增至142人。郭士杰教授团队研究成果入选2020年度“科创中国”先导技术榜单,李春利教授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2位学者入选斯坦福大学“2020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6位学者入选2020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人才培养成效凸显

30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专业通过专业认证或评估;本科生源质量位列全国70名左右,居省属高校第一位;育人质量位列全国“双一流”建设高校第47位,本科毕业生教学满意度90%以上;研究生生源质量逐年提高;获评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首批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试点高校。

科研实力不断增强

新增电工装备可靠性与智能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等7个国家级平台(见表1);建有河北省首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新增国家级项目536项,国家基金立项数2020年、2021年连续突破百项,居省属高校第一位,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领域立项数量在全国高校处于领先地位;证实临界冰核存在的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杂志上,高性能机器人传感触觉系统入选2020年“科创中国”先导技术榜单;2020年学校成功发射“元光号”科学实验卫星;获得天津市专利奖金奖,新增授权专利2748件,入选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高校。

新增国家级平台

社会服务提质增效

学校在全面服务我省三件大事“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和筹办冬奥会”及“十四五”期间河北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专题研究上,贡献工大智慧;为雄安新区综合生态治理、固废处理、智慧城市建设、地下管网铺设、碳中和、碳达峰计划,提出工大方案;智慧城乡固废综合处理系统在张家口市服务绿色奥运;智能高分子材料可有效消杀新冠病毒,以1300万成功在石家庄落地转化;大通量高效立体传质塔板技术,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400多家企业,并成功打入国际市场;智慧热网技术覆盖河北省(惠及石家庄、保定、唐山、邢台等9个地级市)、天津市等20多个省市,基于核心技术及科技成果转化,孵化新三板上市公司“河北工大科雅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用于高性能先进材料冲击强化制造的重复频率百焦耳级高功率激光装备,正在攻克我国航空发动机关键部件制造的瓶颈问题;单晶硅制备技术孵育的晶龙实业集团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企业;国家02重大专项衍生的科技成果服务中芯国际高水平芯片研制工作。

文化传承不断创新

学校传承“兴工报国”办学传统,弘扬“勤慎公忠”校训精神,彰显“工学并举”办学特色。

以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北工业大学校史馆为平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累计接待观众20多万人次;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平津战役纪念馆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0年荣获"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国际合作影响扩大

学校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双一流”建设期间,学校新增学生国际交流项目26个,获批国家和省部级外专引智项目17项,发起成立或加入的国际组织与联盟7个;河北工业大学亚利桑那工业学院首届招生,是北方地区首个与全球百强高校合作设立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芬兰拉彭兰塔理工大学共建河北工业大学芬兰校区,使学校成为国内高校在发达国家建立本科层次海外校区的先行者。

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加强

学校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形成了以章程为核心的健全、规范、统一的制度体系,健全和维护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管理体系和组织架构。

学校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涌现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学校党委被授予“全省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首轮建设周期内,河北工业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聚焦智能机电装备、新能源装备等领域,依托电气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建设先进装备工程与技术学科群,初步形成从设计理论、材料制备、感知控制到系统集成的先进装备创新链;经过全校师生共同奋斗,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国家级平台取得新突破,国家级一流专业、国家级人才、国家级重点重大项目、发表高水平论文数等可量化指标均实现倍数增长,各项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新一轮建设周期内,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坚持一流引领、分层分类、交叉驱动、整体推进的学科建设理念,以先进装备工程与技术为建设口径,以电气工程为主建学科,以机械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为支撑学科,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全面推动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全面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能力。

一流学科建设总体规划

学校将通过科学规划、重点建设、动态调整,持续优化学科结构体系,实现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艺、医等多学科协调有序发展。以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为龙头,统筹推进相关学科建设,不断优化学科布局,加强内涵建设;坚持统筹兼顾,分层分类发展;促进学科交叉,培育新兴学科。通过不断深化学科协同交叉融合,促进学科协同交叉融合的制度文化环境逐步完善,建成一批具有自身特色、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特色交叉学科,产出一批具有高影响力的标志性交叉创新成果,争取部分学科方向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学校成为引领、支撑和服务国家特别是冀津区域产业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学校将在传承“工学并举”办学特色基础上,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面提升本科生培养质量,深入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推进学科交叉创新创业教育,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努力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严谨务实、开拓创新、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专业精英和社会栋梁。

建设一流师资队伍

学校将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持续推进“元光学者计划”,围绕学校的战略布局和学科重点发展方向,突出“高精尖缺”导向,更加精准地引育高层次人才;将优秀青年人才引育工作纳入学校“十四五”规划体系和新一轮国家“双一流”建设方案中,加强对优秀中青年人才的支持力度,完善中青年人才队伍发展支撑体系;深化教师评价改革,坚持以德为先,完善多元化评价体系,加强师德师风和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评价制度、健全人才成长机制,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打造一支由战略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组成的一流师资队伍,为学校发展建设提供坚实人才基础。

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学校将坚持科技创新“四个面向”的战略方向,聚焦国家战略和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实施重大科研项目和标志性成果培育工程、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建设工程、重大科研项目和标志性成果培育工程、军工科研创新活力增强工程,健全科研管理运行机制,汇聚创新要素,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实现“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大成果”的良性循环;推动重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学校的原始创新能力。

着力推进成果转化

学校将积极践行“落地冲高”工作思路,主动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主动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学校隶属河北、地处天津的“桥头堡”区位优势,充分利用省市部共建的平台优势,汇聚区域优质创新要素,着力打造“京津研发、河北转化”协同创新共同体;注重与地方和行业龙头企业的合作,将优势学科与河北省、天津市重点支持的特色产业集群进行精确匹配和精准对接,促进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完善成果应用转化机制,深化产学研合作,形成产学研融合长效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着力打造科技成果在燕赵大地推广转化的“快转”基地。

传承创新优秀文化

学校将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强化价值引领,凝聚精神力量;丰富校园文化,推动文化繁荣,强化文化育人功能,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交融地。加强学校文化传统和精神内核建设,传承“兴工报国”办学传统,弘扬“勤慎公忠”校训精神,彰显“工学并举”办学特色,进一步增强师生员工的家国情怀和对学校的荣誉感、归属感;综合运用教育教学、实践养成、文化熏陶、媒体宣传等方式,使广大师生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升师生文化素养;加强文化教育,推进价值规范与行为规范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学术建设,树立底线思维,践行学术行为准则。

融通中外交流合作

学校将继续坚持扎根中国与融通中外相结合,加快国际化战略布局,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国际化办学效能,不断加强师资建设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化、科研合作国际化,全面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构建全方位开放合作的办学治校新格局,不断提高国际声誉。

在新一轮国家“双一流”建设中,学校将踔厉奋发、笃行不怠、锐意进取、攻坚克难,构建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的学科建设模式,不断凝练学科方向,努力汇聚一批具备较强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学术团队,实现学校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学科水平跃上新台阶,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日益增强,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办学影响力、贡献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综合办学实力显著增强,为早日建设成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学校将以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建设目标,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扎根燕赵大地,主动融入天津,更好服务河北,汇聚区域优质创新要素,矢志成为区域人才培养蓄水池,着力打造创新策源地和科技成果“快转”基地,以更宽视野、更大勇气、更实举措,在“双一流”建设道路上不断奋进!

材料来源/发展规划部  审核/安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