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文化驿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明校园 \ 文化驿站

泽惠朝阳 风雨沧桑(1950——1977)

一九五零年
3月30日,中共人民政府教育部召开第一次会议全国高等教育会议,院长赵玉振与会。会议确定了高等教育的方针、任务。同时,就领导关系、院系关系调整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6月,工学院成立教育工会,张兆麟当选为工会主席。
9月8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发[高一字第735号]文批复:河北省更名“河北工学院”;原附属之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改名为“河北工学院附属工学学校”。
一九五一年
4月18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召开北洋大学和河北工学院负责人及教职工代表、学生代表座谈会,研究并校问题。旋即宣布成立并校委员会、成员会,成员有:傅克(教育部第一处副处长)、王金鼎(市委文教部干部)、聂璧初(市委学支科负责人)及两院校与会人员。常务委员5人:傅克、王金鼎、聂璧初、刘锡瑛(北洋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赵玉振(河北工学院院长)。下设:编制委员会、计划委员会、调配委员会及校产清理委员会,由两校有关人员组成。
6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高三字第533号]文,决定北洋大学和河北工学院两校合并,自1951年8月1日起正式成立新校。拟定校名为“天津大学”。至此,河北工学院已不再单独对外办公。原河北工学院属工业学校,暂由新成立的天津大学代管;1952年初,工业学校独立办学。
一九五八年
7月,根据河北省委指示,河北工学院筹备组在天津建立。天津大学副校长丁仲文任筹委会主任,河北省机械局局长王世煜任副主任。校址选定天津河北区元纬路石油学校使用的原河北工学院校址(石油学校已决定迁往承德)。
天津大学、南开大学为河北工学院重建支援十九名正副教授、讲师任教学骨干,另外支援三十名青年教师。当年还分配五十余名大学毕业生做教学工作。
8月初,原一机部所属机器制造学校下放河北省机械局主管。河北省委决定将该校并入河北工学院。
8月20日,河北工学院正式成立。由河北省机械局主管,河北省机械局党组转发河北省委任命:潘承孝任院长;史辉任任副院长;冀广民任党委书记。
8月21日,录取本科新生755人。
设置三系八个专业。机械系:设船舶制造业、机械工艺、化学生产设备机器、机床制造四个专业;化工系:设电机电器制造专业。学制四年。原天津机器制造学校三、四年级学生编入专科班,一、二年级学生编入预科班和中专班。
9月16日,制定“河北工学院学则(草案)”。
10月14日,天津市委批准河北工学院建立党委会,由市委直接领导。冀广民任党委书记,于有才任党委副书记。
10月15日,院党委决定,从即日起至11月17日用三周多时间,在全院范围内开展共产主义思想教育运动。
10月22日,建院初期研制成功的“内燃水泵”在全国农具展览会获特等奖。除奖给锦旗、书籍外,并奖给电犁一套或相等价款的生产工具(学院要的电动机)。11月5日,河北省机械局为支持“内燃水泵”进一步研究工作,拨款四千元,拟建房100平米,做为实验用房。
12月26日,河北工学院院刊出“创刊号”。
12月底,学院附属工厂除接待学生完成教学、生产任务外,年总产值达90万元。
一九五九年
2月3日,河北省人委任命燕杰为河工学院副院长。
2月23日,成立在党委领导下的科学技术委员会。冀广民任主任,史辉任副主任。5月13日,学院“中型机床制造系列积木式机床”、“单缸二冲程内燃水泵”、“工频磁性瓷”、“交流变速磁放大器”四项科学研究列为河北省重点研究项目,并拨款十万元做为研究经费。
7月15日,经河北省机械局批准,新增设铸造工艺及设备专业。
7月21日,河北省机械局批准撤销专科、预科、同意设置中技部。
9月30日,自行设计就部件,可拼合镗、车、铇 导轨磨四种功能的“中型机床制造系列积木式机床”试制成功。
附属工厂试制的六立方米空气压缩机获成功,并生产出第一批产品七台。
学院与一机部农机研究所合作研制的“150型单缸二冲程内燃水泵”试制成功。经国家科委、一机部、农机部、农业部及中国科学院动力研究室联合鉴定,认为运转稳定,被国家推荐生产。
12月29日,河北省委、省人委指示;河北工学院决定迁往邯郸。校舍计划于1960年暑假前基本完成。学院规模定为7000人,中专生2000人。
1960年2月26日,校址选点会议在邯郸市人委交际处召开,院长潘承孝、邯郸市副市长蔡志杰等参加会议。确定校址定位于邯郸市规划中心广场的东北角横轴以北,光明大街以东,沁河以南、滏阳河以西范围内。
12月,附属工厂完成年总产值达200万元。
一九六零年
1月1日,将元旦献礼的135项成果举行一次展览会,师生员工观后很受教育。1月12日,河北省委书记处书记张承先偕同有关党政领导亲临学院参观元旦献礼展览会。张承先书记赞扬了学院师生员工的创造精神肯定了科学研究与教学、生产劳动紧密结合的方向。
1月5日。学院与河北省机械研究所含作研制成功的简易双缸蒸汽水车成功后,因结构简单、成本低、易制造,很受欢迎,已在全省推广应用。
2月3日,经河北省机械局批复同意。学院船舶专业改为内燃机专业;石油炼制专业改为燃料综合利用专业;机械系增设精密仪器专业。
2月29日,为贯彻教学、生产、科学.研究三结合.发扬协作情神,在市科委、机械局、农机局统一部署下,学院有370名师生组成16支突击队,分赴本市16个工厂参加技术革新活动。
2月29日,河北省委、省人委决定:河北工学院改由河北省教育厅主管。
3月初,河北省决定,邯郸市副市长牛彩巨兼河北工学院副院长。
4月8日,河北工学院荣获天津市文教系统红旗单位称号。即日天津市召开文教系统群英大会,副院长燕杰代表学院出席大会,同时,本院的机器制造教研室被评为天津市文教系统先进集体。
4月28日,学院积木式机床研究又有发展,一套三台件组成的“标准部件拼合万能机床”试制成功。受到省市委的重视,河北省委书记处书记张承先和副省长王力亲临学院参观。张承先参观后给予很高评价。
4月29日,天津市科委在本院召开有天津市工厂厂长、工程师、技术人员、老工人等2000人参加的现场会,参观学院新试制成功的“标准部件拼合万能机床”。当晚,这套机床送往北京展出。
5月7-8日,中共河北工学院委员会首届党员太会召开。出席大会的党员233人,列席人员118人。冀广民致开幕词,于有才、燕杰代表党委分别作了“建院以来工作总结”和“1960年工作纲要”的报告。
5月20日,河北省文教系统群英会召开,副院长燕杰和齐寿泉分别代表先进单位和先进集体出席大会。
6月1日,在河北省文教群英会上,河北工学院被推选为出席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文教群英会先进单位,副院长燕杰代表河北工学院出席大会。
6月17日,河北省委工业部调于有才去省另行分配工作。
7月18日,根据省、市委指示,学院从5月下旬和6月初分批组织2500名师生分赴天津、邯郸、石家庄、承德、保定五市和天津地区15个县、九个行业103个单位参加以教育革命为中心的技术革新、技术革命活动。奋战四十天,有力支援和推动了这些地区和单位的生产发展。
9月3日,河北省委任杜森尧为学院党委副书记。
9月24日,因邯郸新校址基建工程未能如期完成,河北省教育厅指示学院附属中技部全体干部、教师及1200名学生迁往邯郸已建好的校舍内。本科部分缓搬。
9月底,1500名师生去农村支援三秋工作。
12月,附属工厂完成年总产值270万元。
一九六一年
4月,河北省委决定,河北科技学院停办,在校职工和全部学生暑假后转入河北工学院。7月中旬,河北科技学院在校教职工及417名学生转入河北工学院工作和分别编入相应专业、班级学习。河北科技学院校舍移交学院使用,学院河北区元纬路校舍拨给河北省科学院分院。
8月15日,学院有本科学生40名、附属中专部学生55名,响应政府号召,报名服兵役。
9月底,学院本科已发展为四系十三个专业。机械系:设机械制造工艺及装备、精密机械仪器、化工机械及设备、铸造工艺及设备四专业;农机系:设内燃机、农业机械二专业;化工系:设无机物物学,高分子工学、硅酸盐工学、燃料化学、有机染料及中间体五个专业;电力系:设电机电器、工企电气化自动化二专业。学制改为五年。中专部只设机器制造专业,学制四年。
10月,根据省委决定,在院试行“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在院党委领导下,由院务委员会负责贯彻执行,并设领导小组,由九人组成。潘承孝任组长,燕杰任副组长。
12月,遵照河北省教育厅加急电报指示,邯郸校址基建工程停止施工,建设银行冻结了基建拨款。
一九六二年
1月13日,根据“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规定精神,学院实行党委领导下以院长为首的院务委员会负责制对此,院务委员会重新做了调整,新的院务委员会委员由17人增为21人。潘承孝任主任,燕杰、牛彩臣任副主任。
2月13日,河北省决定,河北工学院在天津部分暂不迁移邯郸,停建后邯郸基建工程按下马项目处理。
7月16日,河北省高教厅公布河北省委省人委报经中央和华北局批准的“河北省大专院校和中等学校进一步调整精简的修订方案”决定:河北工学院与天津工学院(天津机电学院、天津工程学院、天津化工学院)合并,改称天津工学院(见河北工学院等四院合并注释);同时决定,撤销河北工学院中技部,部分师生和设备调入保定工业学校,当年12月9日,中技部撤销工作结束。8月26日,河北省高教厅通知,河北工学院不再迁往邯郸,已施工所建的校舍由邯郸市统一安排。
注:1962年1月天津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天津机电学院、天津建筑工程学院、天津化工学院合并并成立筹备领导小组,市委工业部与文教部制定谷纪芳、袁血卒为召集人,胡文亮、田奇、洪泽为成员,合并后改称天津工学院,并向省备案。所以文中称河北工学院与天津工学院合并。但三院合并未向各院师生员工公布,各院的组织机构和实体也没有发生变化。后来河北省委、省人委同天津市委商定,河北工学院、天津机电学院、天津建筑工程学院、天津化工学院四院合并,定名为天津工学院。所以,以后均以四院合并称法。
7月19日,天津工学院并校领导小组建立。组长:潘承孝,副组长:袁血卒、洪泽、朱绍清、田奇、燕杰、刘塽。
8月初(1—3日)河北日报、天津日报刊登四院合并和定名为天津工学院启事。
9月7日,河北省人委根据国务院教字195号文批复,通知天津市人委及有关部门。河北工学院与天津工学院(天津机电学院、天津化工学院、天津建筑工程学院)合并为天津工学院。文到之日起正式使用新校名。
9月初,学院建立临时党委。
10月15日,中共天津市委批准天津市天津工学院临时党委书记:冀广民,副书记:谷纪芳、袁血卒。
10月,为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制定“天津工学院实行学则(草稿)”。
11月29日,中共天津市委批准:冀广民人天津工学院党委书记,谷纪芳任党委副书;潘承孝人天津工学院院长,袁血卒任副院长兼党委副书记;田奇、燕杰、洪泽、刘塽、朱绍清任副院长。
12月17日,共青团天津市委组织部批复天津工学院团委会成立。
一九六三年
1月1日,经上级批准,专业设置如下:
机械工程系:设机械工业制造及设备、精密机械仪器、化工机械专业。
农业机械工程系:设农业机械、内燃机、铸造工艺及设备、金属热处理工艺及设备专业。
化工工程系:设无机物工学、基本有机合成工学、高分子化合物工学、中间体及其制品合成、燃料化学工学专业。
电气工程系:设工业企业电气化及其自动化、电机与电器、无线电技术专业。
土木建筑系:设工业与民用建筑、给水排水、供热供煤气及通风、道路与桥梁、建筑学专业。
7月底,汛期雨量比往年多,处于五河下梢的天津市面临暴雨和洪水威胁。遵照天津市、红桥区指示,学院成立防汛指挥部。洪泽副院长任指挥。
8月14日,因河流上游暴雨,天津汛情紧张,当日晚上,组织1000名干部、职工、学生奔赴子牙河南岸,接受400米修堤、护堤任务。
8月19日,院党委对院防汛指挥部进行了调整。由袁血卒任总指挥,洪泽、朱绍清任副总指挥,冀广民任政委。
9月27日,汛情解除,防汛抗洪队伍陆续返校。在整个抗洪斗争中,学院共组织了五千名师生员工分赴当城、杨柳青、独流减河、大红桥子牙河南沿参加抗洪。天津工学院独立连被评为市级防汛模范集体,有三个先进集体受到警备区嘉奖。有九名同志评委市级防汛模范。
一九六四年
1月31日,天津市人委批准天津工学院院务委员会成立,由27人组成。主任委员:潘承孝。副主任委员:袁血卒、胡文亮、洪泽、田奇、燕杰、刘塽、朱绍清。
4月17日,在院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了“关于在教学中贯彻‘少而精、学到手、因材施教、劳逸结合’的原则意见”。
11-12月,院党委组织干部、教师传达学习“双十条”及有关文件,在学院开展反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教育。
12月,学院东院一万一千平米化工大楼竣工。
一九六五年
1月27日,院党委在十七级以上党员干部中传达“二十三条”,28日向全院干部、教师进行传达,29日向学生工人进行传达。会后,进行了讨论。
2月10日,中央高等教育部确定学院为全国六十所高等工业学校中实行半工半读教育制度之一。
3月,学院拟在机制、铸造、电机电器三个专业的一、二年级学生中实行半工半读。
6月19日,学院一年级学生部分干部到解放军4735部队当兵锻炼。于8月2日返校。
一九六六年
1966年6月底,“文化大革命”席卷全国,学校被迫停课。
一九六九年
1969年11月5日,1570名师生搬迁疏散到河北涉县索堡镇的深山中。
一九七一年
1971年11月29日,河北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天津工学院改名为河北工学院。
一九七七年
1977年9月,招收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届本科大学生843人。

Copyright ©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津ICP备05003053号 津教备0020号 

TOP